通信技术发展史证明,新旧技术更替往往需要长达10年以上的过渡期。4G推广初期,仍有超过30%用户停留在3G网络;截至2025年,中国4G用户规模仍达3.2亿,占移动用户总量的22.7%。
这种延续性源于三大底层逻辑:
设备更新滞后性:全球现存超20亿台4G终端设备,完全替换需5-8年周期
网络覆盖互补性:5G基站密度需达4G的3倍,山区、地下室等场景仍依赖4G信号稳定性
资费敏感群体需求:老年机、儿童手表等低端设备仍以4G为主要承载网络
二、4G的不可替代性:三大核心生存优势
(1)覆盖深度优势
当前5G基站覆盖半径仅4G的1/3,全国4G基站数量(631万座)仍比5G(380万座)多出66%34。在偏远地区、高速移动场景(如高铁)中,4G信号稳定性仍优于5G。
(2)成本控制能力
运营商数据显示,4G单基站运维成本仅为5G的18%,在人口密度低于200人/平方公里的区域,4G仍是性价比最优选择。
(3)用户需求分层
功能型用户:仅需通话、短信及基础上网功能(占用户总数17%)
设备适配群体:物联网设备、车载导航等仍广泛采用4G模块
资费敏感群体:5G套餐均价(128元/月)比4G(58元/月)高出120%
三、5G加速普及背后的矛盾点
▶ 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冲突
运营商为回收5G建设成本(累计投入超1.2万亿元),通过“隐性捆绑”推动用户升级:
限制4G套餐办理入口(仅保留18%线下渠道)
降低4G网络优化投入(2025年4G网络维护预算同比下降43%)
制造“4G降速”感知(实测4G平均下载速率下降27%)
▶ 用户需求与供给错位
调查显示,超60%用户认为当前5G应用场景(如8K视频、工业互联网)与个人需求关联度低,更关注资费、续航等实际体验
四、未来十年:4G与5G的共生图谱
根据工信部《通信技术迭代路线白皮书》,4G退网将分三阶段实施:
结论:4G退场将遵循“区域分层、需求分级、节奏分步”原则。在可预见的未来,4G仍将作为5G网络的补充,服务于特定场景与人群,二者共同构成数字社会的通信基座
#光纤放大器##隧道车库信号覆盖##手机信号放大器##手机信号增强器##直放站##信号覆盖#
广东禅信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手机信号放大器、4G/5G信号放大器、移动信号放大器、电信联通手机放大器增强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厂家。提供直放站批发、安装调试以及专属售后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被国内外超5000万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