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具有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等特点,但其作用不仅仅是网络速度的提升,它更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转变为万物互联,是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5G网络一旦全面商用,通信业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很多新兴产业也将顺势而起,带动经济的发展。
据GSMA预测,今年全球将有170家运营商实现5G商用,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会覆盖5G网络,5G用户数将达1.7亿,而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17.7亿,全面进入5G时代。
5G时代,将有超过85%的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场景,因此完善的5G室内信号覆盖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4G时代,室内分布系统主要满足传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那么随着5G网络建设,为了满足5G新生的业务需求,室内网络需要具备更高的性能:支持100Mbps~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高精度的室内定位。
5G NR RRU下行输出两路5G信号,其中一路单独接入5G NR MIMO有源室分系统近端机单元(Master Unit),近端主机单元的变频模块对这一路信号进行变频处理成600MHz的频率(避开2G/3G/4G/5G原始頻率)接入到合路模块然后再经馈电模块从射频输出端口传输到远端从机单元,从机单元的变频模块将此路信号还原成原始频率接入到MIMO天线的一个端口进行发射.5G NR RRU 下行輸出的另一路5G 信号和2G/3G/4G RRU信号一起经多頻合路器合路后接入到5G NR MIMO近端主机的另一个射频输入端口,此端口的信号直接接入近端主机的合路模块与另一路变频的5G信号合路后经馈电模块从射频输出端口传输到远端从机单元,从机单元检测两路5G信号并自动调整两路5G信号达到平衡后经MIMO天线发射到覆盖区域,从而实现一条馈线传输双路5G NR MIMO信号的功能。
项目 | 上行 | 下行 |
有源支路频率范围 | 2515~2675MHz | 2515~2675MHz |
有源支路最大输出功率 | +15dBm | +15dBm |
有源支路最大增益范围 | ±3dB | ±3dB |
有源支路带内波动 | <3dB@带内100MHz | <3dB@带内100MHz |
有源支路系统上行噪声系数 | ≤8dB(近端设备与远端一体机直连) | |
有源支路时延 | ≤500ns | |
有源支路ACLR | ≥45dBc | |
有源支路EVM | EVM≤5% | |
有源支路频率误差 | ≤±0.01ppm | |
有源(无源)支路杂散发射 | ≤-36dBm@1KHz@9KHz~150KHz | |
≤-36dBm@10KHz@150KHz~30MHz | ||
≤-36dBm@100KHz@30MHz~1GHz | ||
≤-30dBm@1MHz@1GHz~12.75GHz | ||
有源支路频谱模板 | ≤-7dBm@0MHz £Df < 5MHz | |
≤-14dBm@5.5MHz£Df< min(10MHz,Dfmax) | ||
≤-15dBm@10MHz £Df £Dfmax | ||
有源(无源)支路特殊频带内杂散 | 880 - 915 MHz/100 kHz ≤-61 dBm | |
930 960 MHz/100 kHz ≤-57 dBm | ||
1710 - 1785 MHz/100 kHz ≤-61 dBm | ||
1805 1880 MHz/100 kHz ≤-47 dBm | ||
1880 – 1920MHz/1MHz ≤-52 dBm | ||
1920 - 1980 MHz/1MHz ≤-49 dBm | ||
2010 - 2025 MHz/1MHz ≤-52 dBm | ||
2500 - 2570 MHz/1MHz ≤-49 dBm | ||
2570 – 2620 MHz/1MHz ≤-52 dBm | ||
无源支路插损 | ≤4.0dB@890-960MHz | |
≤3.5dB@1710-1885MHz | ||
≤3.5dB@1880-1920MHz | ||
≤3.5dB@2010-2025MHz | ||
≤3.5dB@2320-2370MHz | ||
≤3.5dB@2515-2675MHz | ||
无源支路带内波动 | ≤2.5dB | ≤2.5dB |
入口驻波比 | 有源支路≤1.8,无源支路≤1.5 | |
整机功耗 | 近端设备:≤30W(不携带远端一体机); | |
远端一体机:≤10W(最大输出功率≤15dBm时)。 | ||
网管功能 | 电源掉电、下行输出过功率、下行输出欠功率、本振失锁、远端天线电源开关、开站上报、端口驻波告警、下行功率失衡告警 | |
射频接头 | N型接头 | |
供电电压 | 近端设备:220VAC(160~280VAC)或-48VDC(-36~-60VDC) | |
远端一体机:12-48VDC。 | ||
散热形式 | 自然散热 | |
可靠性 | MTBF≥100000小时 |